贴完隐形车衣后发生刮蹭、碰撞如何索赔?
隐形车衣具有优良的防刮蹭效果,贴膜后如果遇到意外剐蹭,保护膜可以起到很大程度的保护车漆不受损失的作用,但是膜本身也会受到损坏。如果是一般的小刮蹭,隐形车衣可以达到自动热修复功能,发生大碰撞也只需换掉碰撞的部位即可,无需全车更换车衣。
但是作为汽车漆面的终极保护措施,隐形车衣,尤其是高端TPU材质的隐形车衣价格并不便宜,如果可以索赔的话,又能为不少车主省下一笔开销。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贴完隐形车衣发生剐蹭、碰撞如何索赔。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隐形车衣也在事故索赔范围之内。其次,隐形车衣的赔付问题一般分为两种:未购置新增设备险和购置新增设备险(据我所知一些保险公司有新增设备险是可以将隐形车衣列入赔偿范围的,具体请咨询投保保险公司)。
一、未购置新增设备险
对方全责——如果事故的原因是对方车主的全责,对方保险的三责险是可以理赔保护膜的损失的。已贴隐形车衣的客户,在交通事故中,如遇到对方全部责任,即便没买保险,对方也是赔付全部损失,包括损坏的车膜。主次责任——如主次责任,根据事故双方责任多少的划分,各自承担对应的损失。
如何识别正品车衣:
大品牌一般都在自家的产品上有一套类似于人民币防伪码编号的东西,以美国进口某品牌为例:其产品每一卷膜上面都有一个编号,此编号与管芯盒号,以及电子质保卡上的编号一致,三号合一的才是正品。
每个品牌的真伪鉴别方法不一样,车主可以在购买前登录品牌官网查询当地的品牌授权经销商和服务商,选择品牌指定的销售施工渠道。
二、购置新增设备险
对于担心因为自己全责而无法获得损坏车衣补偿的车主,可以在贴完隐形车衣之后购买一份新增设备险。新增加设备损失险属于附加险的一种,它负责赔偿由于发生碰撞等意外事故,而造成的车上新增设备的直接损失。新增设备可以是加装的制冷设备、CD及电视录像设备、真皮或电动座椅、外包围、大灯及轮毂等。
新增设备险购置价格贵吗?
新增设备险的保费相当便宜,以设备总价为基础。新增设备总价不超过1万元的,统一收取100块左右的险费,1万元以上的,则每万元增加100元保费。(保费仅为大致估价,准确的保费需要跟保险公司商谈确定)
此外,根据保险车辆驾驶人在交通事故中所负事故责任比例,保险公司还设定了新增加设备损失险的事故责任免赔率,即:
如果车主负全部责任的,免赔率为15%;
车主负主要责任的,免赔率为10%;
车主负同等责任的,免赔率为8%;
车主负次要责任的,免赔率为5%;
单方肇事事故的事故责任免赔率为15%;
一旦发生意外事故,根据保险车辆的损坏情况,对应当由其他机动车辆的交强险赔偿的金额,保险人先予以扣除,然后再依据保险车辆驾驶人在事故中所负事故责任比例,按照保险合同的规定负责赔偿。
带您了解汽车窗膜、汽车漆面保护膜、
建议玻璃膜、家居表面保护膜知识!
贴完隐形车衣后发生刮蹭、碰撞如何索赔?
本地搜郑重提醒:本站不承担任何交易损失,请谨慎判断相关信息的真实性,过低的价格和夸张的描述有可能是虚假信息,请提高警惕。
- *您的称呼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 最新!西安交警发布10条道路交通危险路段2020-01-08 09:05:58
- 2020西安地铁:9条在建,3条年底通车!2020-01-07 09:13:46
- 冬季装修容易出现什么问题?让设计师来教你几招2020-01-05 08:52:07
- 阳光房贴建筑隔热膜有什么作用?2020-01-03 09:19:39
- 智能家居有多智能这十款物品您体验过吗2020-01-02 10:03:01
- 700多万奔驰被强行喷字!爱车的你应该这样做2019-12-30 09:44:47
- 小厨房,大药房,冬季养生知道这些食疗方就够了2019-12-27 09:18:56
- 砸窗盗窃频发,如何防范才靠谱?2019-12-26 09:02:47
- 你还在用生命洗澡吗? 膜客为你的安全“沐浴更衣”2019-12-25 09:17:45
- 小厨房,大药房,冬季养生知道这些食疗方就够了 “春夏养2019-12-24 09:24:39
- 英国 AI 初创企业 Builder.ai 宣布破产,曾获微软投资
- 雷军:小米玄戒自研大芯片至少投资 10 年、至少投资 500 亿元
- 资本“喂奶”超百亿,技术“断奶”几时休?
- 【钛晨报】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八部门最新发声;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将于6月10日开幕;香港特区立法会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
- 中企云链:期间费用蚕食利润,第三大股东资本运作让估值成谜|IPO观察
- 日本寺庙成移民陷阱? “佛系投资”竟是无底洞?
- 面壁智能宣布完成新一轮数亿元融资,茅台基金等联合投资
- IFC为VUZ的1200万美元Pre-C轮融资注入资金
- 美图获阿里 2.5 亿美元战略投资,将在 AI 与电商领域深度合作
- 开业10天就倒下,2元面包、7元生烫牛肉米线……批量“收割”创业者